产教融合 共话投资|重理工2025年MBA股票投资分析主题沙龙圆满落幕

作者:MBA学院 发布时间:2025-03-14 点击数量:

3月8日,在邱冬阳教授的教学指导下,重庆理工大学MBA学院2023级40余名同学以一场主题沙龙的形式结束了股票投资分析课程学习。国泰君安证券首席投资顾问、重庆分公司财富管理部总经理、中央电视台广播财经节目特约嘉宾何力,四川大学经济学硕士、《A股价值成长投资之路》作者、“疯狂的里海”公众号创始人胡浩,重庆量化交易者俱乐部秘书金柯,重庆理工大学MBA毕业生、资深价值投资实践者刘继勇受邀出席。


邱冬阳教授:“投资五步曲”的理论总结

在本次课程中,邱冬阳教授对“投资五步曲”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与提炼。这五步曲涵盖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投资分析框架,包括大势研判、基本分析、技术分析、交易策略以及投资风险管控。每一个环节都如同精心设计的齿轮,紧密咬合,共同驱动着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邱教授特别强调,股票投资分析绝非仅仅是关注股票价格的涨跌,而更应深入探究公司的内在价值。企业的基本面,包括其管理团队的智慧与决策能力、运营模式的高效性、市场竞争力的强弱等,才是决定其长期价值的关键因素。这一过程需要充分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MBA课程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全面、深入地剖析企业,从而对其未来发展做出精准预判。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股票投资分析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对企业价值的合理评估,给予优质企业更高的市场定价,这不仅是对优秀企业的认可,更是推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机制。在这一机制下,优质企业能够凭借合理的股价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从而加速自身发展,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同时,市场通过股价的动态调整,引导资源流向更具潜力和价值的企业,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整个经济生态的良性发展。

在理论总结之后,邱教授隆重介绍了四位受邀嘉宾。这四位嘉宾不仅在投资领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更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邱教授热情地邀请他们分享宝贵的投资经验与人生智慧,为同学们带来一场思想的盛宴。



何力:投资的“2+1思维”模型

何力先生基于国泰君安证券的投研框架,提出“2+1思维”模型:“预期思维”强调关注市场对未来基本面的预期,而非历史数据,例如科技股的炒作源于对技术突破的想象;“交易思维”注重分析交易背后的博弈逻辑,如不同资金群体(私募、散户)对市场定价权的影响;“边际思维”则聚焦预期变化,认为股价波动源于未被充分定价的新预期或预期修正。他以黄金价格与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关联为例,指出研究员需通过报告创造或改变市场预期以驱动交易。对于当前市场,何力认为科技股虽存在估值泡沫,但政策与资金流动仍支撑其热度;同时,顺周期板块(如消费、地产链)可能因公募基金定价权回升迎来机会,但需耐心等待资金切换时机。



胡浩:散户视角下的投资心得

胡浩先生以散户视角分享投资心得,强调安全边际和基本面价值发现。他通过示范账户30万本金实现4年5倍收益,但坦言因认知盲区曾遭遇40%回撤。其策略核心为:常识判断(无需专业知识即可评估企业价值)、底部挖掘(关注未被市场发现的隐形冠军)、变化捕捉(寻找基本面拐点,如新产品或第二增长曲线)及分仓轮动(降低风险)。他提出投资的“四能力模型”:价值判断、理解市场、情绪控制及宏观感知,并以太极集团案例反思“被市场绑架”的心理陷阱。胡浩先生认为,散户成功需超越“赚钱执念”,将投资视为探索游戏,保持独立思考和持续学习,避免追逐热门股,坚守“不亏钱”原则,通过低频交易(年均4-6笔)实现长期复利。投资分析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股票的短期波动或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到企业进行访谈和调研,避免片面性和短视行为。



刘继勇: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与心态修炼

刘继勇师兄从价值投资底层逻辑出发,强调认知积累与心态修炼的重要性。他提出三层体系:底层是投资理念(如“买股票即买公司”),中层为研究框架(聚焦熟悉行业与龙头企业),顶层为风控策略(分批建仓、长期持有)。针对新手,他建议从经典书籍(如《巴菲特致股东信》)入手,避免高波动的小市值公司,通过“先求不败,而后求胜”逐步建立信心。他以数学概率模型(0.8³≈51%)警示短线交易的高风险,并分享自身实践:通过逢低加仓、分散持仓(3-5只)降低波动,结合企业基本面变化,缩短回报周期。其核心观点呼应巴菲特“慢慢变富”理念,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好价格、好公司。认为长期主义与独立思考是散户突破的关键。



金柯:量化交易与主观经验的融合

金柯先生结合量化交易与主观经验,提出技术驱动与策略迭代的融合路径。他早期创业经历塑造了对量化赛道的偏好,认为其具备复制性强、天花板高、无年龄限制等优势。通过4年探索,他转向期权、数字货币与ETF量化策略,借助AI工具缩短开发周期(如3天完成数字货币策略),并强调分散持仓与自动化风控(如均线止盈止损)。他以港股ETF为例,展示量化策略如何捕捉趋势并规避主观误判。同时,他建议保留主观交易灵活性,例如结合基本面选股与量化执行,在热门板块(如AI、机器人)中动态调仓。对于新手,他推荐从ETF入手,利用AI降低技术门槛,并提醒量化需经历长期试错(如他自己的53个策略版本迭代),但最终可通过“人机协同”实现稳定收益。



板块交流与提问环节

四位嘉宾观点分享后,邱教授也对嘉宾的观点给同学们作了总结。随后,四位嘉宾就当下股票市场最热门的AI和机器人板块进行了观点交流。嘉宾们普遍认为,这些领域具有长周期的投资价值,但当前市场处于早期“乱炒”阶段,投资者需谨慎参与。何力先生提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可借鉴新能源汽车的路径,渗透率突破5%后产业链将逐渐清晰,龙头公司会脱颖而出。投资人在早期可关注基本面扎实的公司,通过量化分析捕捉机会。此外,嘉宾们还强调了投资心态的重要性,建议普通投资者避免盲目追高,可选择相关基金分散风险。嘉宾罗东秋从宏观角度指出,中国国运向好,当前是较好的投资时期,投资者应结合宏观趋势与微观标的进行布局。嘉宾饶千里师兄作为19级MBA毕业生,也分享了他对投资的深刻见解。他建议大家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盲目跟风。投资需要保持理性,控制仓位,避免因短期波动而冲动决策。

最后,现场的投资爱好者与四位嘉宾进行了交流。提问环节中,与会者围绕投资策略、市场趋势、个股选择等问题展开讨论。有同学询问如何利用AI工具辅助投资决策,胡浩先生指出,AI可帮助收集资料,但投资决策的关键在于人的智慧和判断。针对纳斯达克交易时间延长的影响,嘉宾们认为其对A股市场影响有限,投资者更应关注公司基本面和市场趋势。此外,关于资金分配问题,嘉宾们建议新手投资者应控制资金规模,避免过度集中或分散。同时,强调投资心态的管理,避免因短期波动而失去信心。四位股票投资业内人士从专业视角分析股市现象和投资见解,给在场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对未来的个人投资充满期待。

在两个小时的主题沙龙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互动,活动甚至延时了半个多小时,大家仍意犹未尽,踊跃提问。通过本次股票沙龙,同学们不仅对股票投资的深层次逻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为今后的个人投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学员感言

刘鹭:作为一名在股海沉浮十六年的老股民,我始终处于“套牢——解套——套牢”的循环中,始终找不到清晰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理论学习和主题沙龙,有幸聆听邱老师和各位大咖的精彩授课与无私分享,不仅让我对股市的运作机制、投资原则以及风险管理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严格运用“五步法”进行科学炒股的信心。

熊菲菲:作为一个股票投资的“小白”,通过《股票投资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股票投资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股票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百米冲刺,它需要投资者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良好的心态。

孙小铁:作为一名股票小白,通过《股票投资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了解到股票投资并非纯粹的运气赌博,而是有着严密逻辑和科学方法的学问。通过沙龙的深度交流,来自业界大佬的无私分享,让我对股票投资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么说吧,课是周六听的,户是周一开的!主打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吴红春:邱老师的《股票投资分析》课程与沙龙让我对资本市场有了系统性认知。课程以“理论+实战”模式展开,邱老师结合历史案例演示趋势判断与风险管控的平衡点,尤其强调“分批建仓”与“动态止盈”策略的重要性。沙龙中对市场情绪的精准捕捉与风格切换的预判,更让我意识到投资需兼具理性分析与敏锐洞察力。

张尧:课程中股票投资五部法让我印象深刻。股票沙龙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的碰撞。大家分享投资经验和见解,从不同角度分析股票市场。在讨论中,我看到自己对知识理解的不足,也学习到他人的投资思路和技巧。

皮少华:股票分析课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投资之路的迷雾。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财报解读、行业分析、技术指标运用等核心技能,更深刻理解了市场波动的本质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课程内容丰富实用,老师讲解深入浅出,让我对投资充满信心,也让我明白,投资是一场修行,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王仁霞:在邱老师的《股票投资分析》课程和举办的沙龙中,分批建仓和网格交易这两种投资策略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对于稳健型投资者的我来说,设置较小的网格间距,以获取更频繁的交易机会,取得额外的收益。另外就是错过就错过了,不去追高,不要让坏情绪影响对未来的判断,投资的道路还很长,总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财富目标。


-----------------

图文:周刚

编辑:张孜

审核:李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