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践行“三融”理念,培养“跨界”人才”
新时代的发展往往蕴藏着新的要求,作为一所紧跟新时代浪潮的院校,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秉承“学科融通、产教融合、知行融升”的MBA人才培养理念,致力于成为“重理工商科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创新的桥头堡、发展的助推器”,将MBA办在行业里、植根企业中,服务重庆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人才需求,聚力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职业规范、系统知识体系、积极创新意识、坚毅创业精神和卓越创造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和商界精英。
[管理的力量]
2023年12月2日,由央广网主办、中国MBA教育网承办的“2023央广网MBA教育年度大会暨管理的力量论坛”圆满举行。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李巍接受央广网专访,围绕把MBA项目办在行业中、植根企业里,培养知行合一管理人才的内容进行倾情分享,从MBA项目教育者的视野与我们共同探寻管理的力量。
重视思维能力,加强自身建设
Question 01
央广网:本次大会主题叫做管理的力量,管理是组织和协调资源以及实现目标的一个关键。作为MBA项目的管理者以及教育者,请您谈一谈对于此次大会主题的独到见解。
李巍:管理的力量主题既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务实的主题。习总书记二十大报告里面,明确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发展动力。科技、人才、创新,如何在最基层的组织层面产业层面发挥它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管理的,管理是最终实现它们的机制。从企业和行业的角度来看,管理的作用是毫无疑问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制度、资源禀赋、人民都没有变化。国家所产生的变化,实际上就是体制变了,治理方式变了,应用资源和硬件条件变了,这些变化都是管理的力量带来的。所以我认为管理的力量既是时代的命题,也是务实的命题。
Question 02
央广网:在人才培养方面,商科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MBA教育是职业导向非常明确的实用性人才培养项目。在项目非常重视实践性的情况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您认为MBA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呢?
李巍:MBA项目的同学应具备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再从工作岗位回归到学习之中,百战归来再读书,这实际上需要很强的个人能力。当他回归校园之后,他的能力层级应该是分为三个层面的。
第一个层面,需要具备科学的决策和分析思维的能力,这是最基础的能力。
第二个层面,需要具备跨职能跨领域的协调组织能力,这是最务实的部分。
第三个层面,需要具备创新创业和创造的执行能力,三创,这是决定你高度的部分。这三个层面实际上就是一个管理人才所需要的能力。
对于MBA教育里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最基层最底层的思维能力,我为什么认为它最重要?思维能力,是很难改变的,它是长期形成的结果。管理者的思维能力,决定了他未来的成长,思维能力一旦形成,对管理者的未来是大有裨益的。
为什么思维能力特别重要?因为很多拥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管理者,他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哲学或者管理的方法措施。但是数字经济时代,依靠经验和直觉已经不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需要利用数据和科学的管理办法来进行决策。这就涉及到他的思维要进行转变,这是最底层,也是最重要的内容。
融合学科特色,打造特色项目
Question 03
央广网:重庆理工大学商科教育的目标是在不断的变化环境中去输出商科人才,从而满足商业界的需求。想问一问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怎样的目标与定位?取得了哪些成绩?以及项目有哪些优势和特色呢?
李巍:该项目在学校中有着全校性的定位,与其他兄弟学院有所不同,我们注重跨专业、跨学科的融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MBA教育中心在学校中相当于一个二级办学机构,这使得MBA项目能够在全校范围内整合资源。项目的导师队伍有一百多名成员,这在学校中是规模较大的导师队伍。
MBA项目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学科融通,MBA项目的导师大部分来自于不同的单位,包括最传统的学院,如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经济金融学院,还有知识产权学院。此外,部分导师来自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以及理学院,因为他们有应用统计学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可以助力MBA项目学生的成长。最后,为了体现我校MBA项目在大健康管理领域的发展,我们同样邀请到了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教师以及学校的附属医院院长和副院长作为项目导师。
第二个特点是产教融合。重庆理工大学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国防兵工为特色,强调将MBA办在行业中,根植于企业,实现产教融合。在产教融合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知行,也强调知行的融合和提升。我们提出了一个知行融升的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是知行合一,我们认为知和行应该相互促进。
因此,我们提出了知行融升的概念,推动整个重庆理工大学MBA项目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学科融通、产教融合、知行融升的办学理念是我们项目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Question 04
央广网:关于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MBA教育在课程以及项目建设上面是不是要有创新?重庆理工大学是怎么去做的呢?在教育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呢?
李巍: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对商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这种冲击可能带来革命性的挑战。我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跨边界是必要的,包括跨越知识的边界、职能的边界和行业的边界。对于MBA同学来说,他们需要具备一些场景知识,以便在工作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这种跨越知识的边界是我们称之为“跨知识的边界”。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职能边界已经变得模糊。例如,从事研发的人需要了解营销和财务知识,而从事生产运营的人需要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因此,我们需要跨越职能的边界,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的数字经济时代。
此外,行业的边界也正在变得模糊。现在发现行业的边界实际上是非常模糊的。例如,我的学生最近问我应该购买燃油车还是电动车。我问他认为汽车是什么,如果是机械产品,那么购买燃油车可能更好;如果是电子产品,那么购买电动车可能更合适。这是因为汽车行业已经融入了电子技术的元素,行业的边界已经变得模糊。因此,我们需要跨越行业的边界,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我们推出了一项数智管理的全日制MBA项目,这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基于数智管理及创新的新兴交叉学科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日制MBA项目。这个项目招收的学生人数不多,只有三四十人。但是,我们采用了三人导师组的制度,其中包括传统的管理学导师、拥有技术背景的技术导师和来自行业的企业导师。通过这种制度,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培养具有全面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除了这个项目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个带有探索性的商业诊断实践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MBA的同学们分成小组,由我们的导师带领他们去企业参观学习。他们可以亲眼看到企业的一些现场和管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可以发现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企业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科学技术对管理的巨大影响和效率的提升。
很多时候,光是讲解书本知识,学生可能不会完全信服。毕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当他们真正走进企业,亲眼看到那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运作,他们通常会改变看法。
以前,我曾带学生参观过赛力斯的组装车间。在那里,他们亲眼看到机器人手臂在安装座椅。这些机器人手臂已经完全自动化,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同样,他们也去过京东方参观过他们的面板制造工厂。整个工厂中,员工并不多,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机器自动完成的。
这些实地考察使我们的学生深刻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对企业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确定了两个主要的教育方向。
首先,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商业诊断实践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他们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中,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这种实践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其次,我们将科学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例如,我们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让学生可以模拟不同行业的决策过程。这样,他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应对各种挑战。
此外,我们还组织企业管理创新竞赛。例如,在最近的2023年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中,我们的MBA学生在一组参赛队伍中获得了优异成绩。他们不仅获得了一等奖,还有四个二等奖。即使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相比,我们的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也毫不逊色。这进一步证明了我们教育方式的正确性。
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领导力的管理人才,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项目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持续创新,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突出的学科发展特色。李主任强调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企业实习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未来,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将继续秉承“学科融通、产教融合、知行融升”的培养理念,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工商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