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教育 如何赶上新时代?专访重理工MBA导师何雪锋博士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7-06 点击数量:

      何雪锋,博士、教授,重庆理工大学MBA导师,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


何雪锋教授在论坛上


 

      据何教授透露,他刚收到自己指导的去年毕业的一位专业硕士当上市内某大区银行正行长的报喜微信。何教授说这名学生来自城口深山离异家庭,无任何背景,工作不到一年就当上了正行长,不仅升职了,还当了龙凤胎爸爸,实为人生赢家。何教授打开研究生群QQ文件,看了人才培养的几条信息:作为商科研究生,3年总修炼目标,须完成从"外在形象"打造到"气质培养,气场修炼",从仪表仪容姿势谈吐心态,从学业与研究,性格、思维模式等反思,培养阳光,大气,宽忍,耐挫性格,具有创业创新创意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挑战新问题,应对难问题,提升自己悟性、灵性。


 

      何教授告诉小编,自己一直担任MBA导师,还担任MBA学位委员会委员。他向小编解析了MBA,M是Master,掌控力。掌控力是一种力量,掌握、控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持、控制,能够在不确定商业环境下预测和了解事物,并决定其结果。掌控力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对MBA学员个人而言,是最可靠的本钱,是激烈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也是一种核心竞争能力。


 

      “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 唯有走在变化之前。”何教授指出,商科研究生应该积极应对十九大后新时代的变化, 探索不断变化背景下的商科教育新理念、新模式、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和未来变化的卓越人才。新时代下,“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军民融合” 等重大战略,进一步增强了新时代商科教育使命担当。加快MBA改革, 才能主动承担起应对挑战、造福人类、塑造未来的时代责任。


 

重庆理工大学秀丽的校园风景


 

      何教授教学与科研主要在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等方向。他讲授MBA《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国学与现代企业管理》两门课程;还担任会计研究生导师、 会计专硕(MPAcc)导师,担任过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基地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副主任,中国会计学会中青年成本会、公共政策设计委员会等多个学会理事等;曾获国家留学委资助并赴澳大利亚进修;发表中文论文100余篇,其中包含《会计研究》等多本重要权威期刊,同时何教授的论文被美国权威三大检索收录20多篇,主研或承担省部级项目20余项。 一篇第一作者的SCI论文,影响因子3.5,谷粉学术网络搜索显示,已被国际学者引用124次。


 

一、MBA教育,帮助学员将“知本”变为“资本”


 

      近年来,何教授指导的学生有多人顺利进入南开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等攻读博士。在前几天刚刚毕业、由何教授担任导师的本科毕业班,总共有18人考上研究生或出国读研,这在同类理工类院校的财经专业中很难得。班上有考专业硕士的同学,在全国统考初试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结合何教授的《国学与现代企业管理》,他指出,现在国内某些商学院只会教人赚钱技术,却忘记导人向善。这就是所谓的重术乏道。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商人,创造了更多GDP,却没有创造更大幸福指数。商科教育必须从国学中汲取文化支撑和智力支持。公司不是私司。所谓“企者不立” ,踮脚尖站不长久的。企业是踮着脚尖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事业。MBA的学员,首先是要“明道”,即是不忘初心。开公司就是与社会有个约定,造福社会,社会给你回报。消费者需要美好,就给消费者美好。


 

      何教授还说,学会借势,也很重要。时势造英雄。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戏谑的说过:台风来了猪都会飞。没有势,不要硬去造势,情况没成熟时,要循势。如当今经济下行压力时,“广积粮,缓称王”,一旦天时地利人和构成了势时,果断取势,顺势而为,趁势而上。


 

      何教授现在研究的兴趣方向是管理会计。在国际化浪潮和信息化技术的迅猛推进中,传统核算型会计转型升级可谓势在必行。近年来,财政部强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但在企业落地依旧很难。何教授指出,我国建设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不具有绝对的强制性,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并不会自愿实行管理会计。内生就是靠自身发展。要引导企业构建增值型管理会计,把“要我搞”变成“我要搞”,使管理会计真正实现“顺向生成”。为此,何教授在北京一家行业报纸上开设专栏,连续撰写100多篇管理会计推广论文。同时,担任了“重庆市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受命负责组建“管理会计智库”,力求整合不同领域业者,推动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为企业提供管理会计落地服务。


 

      “如何将“知本”变为“资本”,也是商科教育应思考的。” 何教授说道。这也是何教授一直以来贯彻思考的教学方针。为了进一步推动财务及管理会计基础知识普及,为推进“八项战略行动计划”和“三项攻坚战”,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帮助我市小微企业创业人员、科技及创业园区、大学生及下岗、农民工等创业者学习如何聚财筹资、生财投资、管财、运营、成本与风险及预算与利润等理财基本常识,提升财务素养,提高创业成活率,何教授模拟54张扑克牌,绘出《蜗牛也是牛:小微企业理财通》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通俗画本,并被重庆市社科联立项支持。有了此书,可使创业者将“知本”变为“资本”,使创业理财从纸上谈兵变成切实可行的计划,是一项接地气的小微企业公益服务推广活动。


 


二、真正的MBA教育就应该是课与课相通,学校与企业相连


 

      何教授作为曾经分管研究生工作的会计学院副院长,现在是会计专业硕士的综合改革试点的负责人,自己也指导了近50多名研究生。近年来,会计学院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这方面,取得了不小成就。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培养MBA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途径,是化解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有效举措。如由会计学院提出的基于产教融合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改革与实践经验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肯定,经财政部批准,作为培养模式和先进经验典型示范单位入选《中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报告(2004-2014)》。经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批准,重庆理工大学成为全国目前唯一的“互联网+会计”MPAcc综合改革研究与示范单位,特色显著。2018年3月教育部官网报道重庆理工大学“互联网+会计”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经验可推广。


 

重庆理工大学MBA创业项目参加2018年全国MBA创业大赛南方赛区决赛


 

      去年末,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教育链产业链融合问题。就该问题,何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重庆理工大学MBA中心与重庆清研理工创业谷在一座楼,便具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创业谷是一个产、学、政、金、研背景的创新孵化平台,已初步构建起集初创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龙头企业、创新创业支撑体系为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圈。何教授指出,近年来,MBA中心邱冬阳主任也推出了创业投资管理领域,这个方向顺应双创的时代背景,从创新创业、创业投资等角度给学员提供一系列的专业的课程学习,让致力于创新创业的学生,在这当中提升专业水平。此方向非常适合有创业梦想或是正处于创业阶段的同学。还举办沙龙以及创业大赛,邀请相关领域的行业专家参与,取得了巨大成效。


 

2018年6月23日上午,由重庆清研理工创业谷主办,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重庆清研资本联办的清研理工创客训练营,在重庆清研理工创业谷正式启动。


 

      MBA学员有好项目,可以入驻清研理工创业谷,而且校内还有几个众创空间。给你钱、给你地方,给你导师团队,专业辅导,助你更快更好的成长。就下一步发展情况,何教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进一步结合理工背景和清研理工创业谷的优势,顺应市场的需要和MBA考生的需要,进一步推进MBA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衔接”。一方面,MBA教育链、人才链属于供给侧。另一方面,产业链、创新链属于需求侧。


 

      通过MBA供给侧教育改革,如采用“理论+实践”的模式、师生企联合、教研用联动培养,实战式创业训练课程及活动培养MBA研究生高级应用人才,更好地支撑重庆市需求侧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何教授指出,深化产教融合,“四链衔接”是一个始于做法、成于制度、终于文化的过程。融合过程是个实现不同利益主体的各自诉求的过程,让双方血液中流淌产学融合的DNA,是个合作多赢的过程。产教融合、“四链衔接”只有升华到文化育人层面, 才是真正实现了深度融合。


 

重庆理工大学秀丽的校园风景


 

      作为分管教学与专业建设的副院长,每年都要花相当大的精力在国家省市等学科专业等评估与验收上。“差异化战略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曾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据了解,会计学刚刚获得“重庆市一流专业”称号,何教授十分谦虚地说:“这是几代会计学院领导和师生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结果。”


 

      据悉,重庆理工大学会计、车辆专业在重庆等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据何教授透露:“会计和测量,是学校的品牌专业之一。我们的财务、审计也不可小觑。特别是会计信息化很有特色。实施差异化战略,结合学校的品牌优势办MBA是应有之理。”


 

      重庆理工大学通过整体而非学院开办MBA,将相关学院优势的专业领域都纳入了MBA的方向,比较突出的MBA方向就是会计与财务管理。


 

      我们了解到,重庆理工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是重庆市首批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开发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会计”课程群,成为全国目前唯一的“互联网+会计”MPAcc综合改革研究与示范单位。如今西南地区人才缺乏,很多当前属于财经岗位的学员都有过这样的思考,如果作为提升自己的时候,到底应该选择MBA(工商管理硕士),还是应该选择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又称专业会计硕士)呢?这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何教授说:“从培养方向进行比较,MBA主要教育以担任企业管理人员为就业目标。MBA培养的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有较广博的知识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管理人才。MPACC则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MBA在对考生的要求上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沟通能力要求更高一些。如果未来发展中更希望往战略,高级管理的方向发展,那么报考MBA就是更好的选择,如若是希望在专业技能上具有更扎实的能力,那么就应该选择MPACC。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是适应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化成为企业的一种核心能力。MBA信息化素养的高低决定了领导力的强弱。何教授说,对有志于从事财务MBA,选会计与财务管理是个不错选择,在品牌优势、师资、授课方式、科研、教学质量上会有坚实保障。通过几年的运行,也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三、MBA面向社会实践的学习,才是最有价值的学习。


 

      “MBA教育本质是高级职业教育,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应对明天的挑战。 MBA教育就是要培养MBA学员用昨天的管理知识去管理明天的企业。信息化不是趋势是现实了。”


 

      何教授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几年前指导的MBA毕业生黄某,现在已是年产值10多亿的重庆某建工新型建材集团公司一把手。在MBA论文选题上,敲定了企业预算与ERP、信息化结合的一个选题方向。还通过完成论文,认识到业务和信息化融合就是时务,业务高管必须迎头赶上,要掌握明天的主动权。作为高管,必须对信息化的工作施加影响力,让信息化满足自己的需要,帮助业务创新,提升自己的信息化领导力的问题。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当下产业变革最重要的方向,重庆也提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六月,重庆理工大学坚持与时俱进、顺应大势联合两江新区,合作共建重庆两江人工智能学院。对于这个话题,何教授说,从新闻看,哈佛商学院,MIT 斯隆管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等商学院,事实上已在MBA项目大纲里添加了“如何靠应用和算法来做更正确的商业决策”的相关课程。


 

      何教授重新解读了MBA的含义。他说据专家指出,“M”, 可以看作“machine”;“B”,可以看作“between”;“A”,可以看作“AI(智能)”。 AI时代到来的时候,随着深度机器学习出现,MBA内涵将适应最新的商业进程、适应最新的技术进步、适应最新的学习模式,而重新定义MBA这三个字。因此当智能时代来临,MBA紧跟面向社会实践的学习,才是最有价值的学习。


 

重庆理工大学MBA学员及导师风采


      何教授指出,很多人说,人工智能到来,会计会消灭。结合前不久到浪潮集团参观财务机器人的体会,他说,这似乎是片面的,人工智能系统会取代传统的核算式会计方法,比如财务核算与单据审批领域、一些审计基础工作、税务申报等,不过,他提醒,作为MBA财务与会计学习,减少传统核算式方法学习,减少传统意义上简单的知识的记忆,应多掌握一些专业职业判断、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创造力、沟通力、联想力和好奇心等,因为这些能力,一百年后人工智能都不能取代。今天的商业社会,是一个沟通的社会,也是一个无边际的社会。只要拥有这些能力,就不用担心因为交流而被人模仿盗走和被AI取代。
 


 

      近来有言论指出,作为一个MBA研究生,如果还没有使用过现代的搜索,没有和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的某个角度方面连接起来,没有找到通过MBA学习之后的人工智能场景下的应用的时候,你已经被这个时代赶超。


 

      采访最后,何教授说:“现在很多人自己花钱去网上如“得到”“喜马拉雅”等平台上买知识,不选择去商学院学习。所以,办MBA应该时刻要思考给用户和企业创造价值,从价值的角度去思考商科,应调整教育模式与方法,去适应传播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