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腾讯大渝网
刘军跃,教授,MBA硕士生导师。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经济学会高级顾问、四川兵工学会特聘专家。1994.03至今,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共4部。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内重要奖项。多年来为各区政府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提供市场分析、管理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培训与管理咨询服务,涉及研究院所、通讯、钢铁冶金、房地产、银行、医药、汽车、机械制造业等多个行业。
刘军跃教授(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
她的学生坐动车来上她的课
中国营销人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层出不穷的营销技术、眼花缭乱的营销方式、追不完的热点事件、捉摸不透的用户心理等,无一不给营销人带来紧迫感。
瞬息万变的环境给市场营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销人也不得不使自己变成十八般武艺俱全的“多面手”。既要懂得策划项目,也要能够衡量成效;既要具有仰望星空的审美,也要能脚踏实地的执行;邮件、线下、社交、搜索各渠道信手拈来;还要在内外部合作伙伴间灵活应变而不忘业务目标的初心。营销,可真不是一份容易的工作。
在重庆就有这么一群营销人,他们既是企业高管、创始人,同时又是学生,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是却会定期从几十公里的地方抽空前来重庆理工大学上课,原来他们都是重庆理工大学MBA中心的同学们,而能让他们念念不忘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翁——重庆理工大学MBA中心的刘军跃教授,每次接到老师上课前的通知,同学们都会开始迫不及待的准备起来,到底刘军跃教授有什么样的魔力呢?
生活中的刘军跃教授
严于律己 严谨教学
初次与刘教授交流时,刘教授如沐春风的说话方式让原本紧张的采访环境立刻消散。小编笑称刘教授上课时一定也如此温柔,轻言细语,所以才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刘教授急忙否认:“不不不,我可是十分的严厉,学生们都说我考核严格,论文严苛。”这倒是让小编十分的吃惊,但当问到为什么学生们那么喜欢她时,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觉得不太好意思“可能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吧。”
刘教授主要的课程是企业营销调研,专门指导的论文,最少也要让学生们改五次,这让许多同学都叫苦不迭,但刘教授还是坚持如此,她说:“你都辛辛苦苦读了这么久了,不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你对不起你自己呀。”学生们也只好作罢,继续发奋修改,直到刘教授满意为止。
同学们如此敬重刘教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在当下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刘教授的营销课程,不仅从调研方向帮助同学们抓准用户心理,结合行业热点,自身也不断的去获取更多新的知识和能量,就是这种学习的精神,让刘教授明白,当下市场发展变化过快,作为企业高管大家都有义务获取更多的新知识然后实际应用到事业中去,“如果想要对得起自己耗费的时间,就一定得好好的对待上的每一堂课,交的每一篇作业和论文。”所以,刘教授的坚持与严苛,其实都是实实在在帮助学生们成长。
教育世家 责任传承
刘军跃教授讲课语调平和,条理分明,风格严谨。经常用自己学生曾经和自己沟通过的经典案例来给同学讲解,也会为了课堂PPT中一个数据多次斟酌确认,可谓一丝不苟。他说这种作风其实也是从小到大培养起来的,刘教授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小学老师,从小刘教授就在自己母亲的感染下慢慢的喜欢了传授知识的习惯,如果想要传授,就必先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于是就这样,刘教授一教课就是十几年。“其实和我的学生们沟通过程中,我们是互相学习的状态,我看到了每个不同行业里面的痛点,例如我曾经有学生是移动行业的,那么我就经常请教他们,某些行为在他们的行业里面是怎样的用语,然后当我理解到了,再告诉他们这个词在营销行业里面的专业术语是什么。”
知识与教育都是需要传承的,刘教授也经常告诉自己的学生们,要多去和别人沟通交流,才能迸发火花。
MBA导师的工作内容十分繁杂,因为学生们行业不同,各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加强储备。为做好学生工作,刘教授在业余时间坚持学习,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篇。分布行业超过十余类,并且都获得不俗的反响,《商业研究》、《商业时代》、《统计与决策》、《企业经济》、《经济论坛》等超十五家媒体上公开发表。且编写《现代企业管理》(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一等奖)以及《管理学》两部久负盛名的教材用书。
除了与学生们交流,刘教授也不断的关注行业热点。早在13、14年期间就陆续开始将大数据互联网等内容放入营销调研课程中去,让学生们结合当下的热门行业,热门技术去抓取更多用户画像,获得更好的市场反馈。如此让人印象深刻的教学魅力深深的影响了刘教授的学生,前段时间刘教授曾辅导过的毕业十多年的本科生,也重返母校,继续选择刘教授作为自己的指导老师。
刘军跃教授在MBA毕业答辩现场(右二)
学生们眼中的她 亦师亦友
这次得知我们要采访刘教授,她的学生们在晚上十一点发来了两篇长文,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让我们也来看看吧!
刘老师在我们学生心目的印象,和她的教学手法一样,是非常具有层次性的。
初见时,刘老师像“冰”—— 一头干练的短发,说话铿锵有力,走路风风火火,肢体语言丰富,身体中有一个永不停息的小马达,驱使着她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奋进。第一次见面,刘老师就给我们亮明了严格要求,容不得我们对学习怠慢,像冷酷的冰山,让我们被她的威严与专业折服的同时也非常担忧,遇到这么严格的老师,我们能过吗?
走进她,才发现,严酷外衣包裹下的她原来是温暖的“火”——她是真心热爱自己的事业,也同样关心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也当成孩子。除了严格的课堂教学外,私下里她会像一个母亲一样,用反复的叮嘱把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传授给我们,甚至有些“啰嗦”,于是,她最初给我们的“冰”一样的印象渐渐她的“火”融化了。
在严厉与关爱中,我们习惯了刘老师用“冰与火”的角色转变来传达她对教学的敬畏和对学生的真挚,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难忘的故事。记得有一次,我的家人因病住院,那天,我正在医院陪伴女儿,刘老师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手里竟提着一壶亲手为我女儿熬的汤,她告诉我,她是老师,她更是最应该去关怀学生的人。我目送刘老师离开病房,她带来的热情与善意并不像她的背影一样步履如飞,而是停留在我的心中,陪伴我勇敢去抵御生活的苦难。
我要代表我们班的同学,感谢刘老师!
感谢刘老师,让我们懂得在学业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不耻下问、刻苦钻研,积累出学术上的成绩。
也要感谢刘老师,点燃我们胸中的那团“火”,那是对家人、对朋友的热情之“火”,还有对信念的不灭之“火”。
——来自重庆理工大学MBA2011级学生赵文静
从本科师从刘军跃教授,到MBA入门导师,师门风格始终以严谨著称。不论是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是课程设计的布置,务求精益求精。在MBA的课堂上,生动并紧密贴合课程内容的案例,使得学习过程活波又热烈,别开生面,略显生涩的理论在生动的案例讨论中浸润着每个同学的心脾。
特别要说明的是刘教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整个毕业论文撰写过程,是最怕也最想见到刘老师的时候。不同于在校全脱产研究生,MBA学员都是在职学习,毕业论文撰写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科学的推进计划,高质量的论文离不开导师的指导和监督,刘教授正是这严谨的代名词。重庆理工大学MBA毕业论文完成要经历选题、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答辩环节,分阶段完成。这其中的每个环节至少经过刘老师三次以上的审定,甚至格式和标点符号的校订,学风之严谨可见一斑。
刘军跃教授最大的特点是不只是传道授业,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也不止于课堂或者校园内。能和学生交朋友的必定是好老师,能和学生做一辈子朋友的是刘军跃教授。
2015年MBA新生复试的时候,有个环节是学员预选导师,余光所到之处发现,开始的时候少有人选刘教授,午间与导师私聊调侃,最终统计选取最多的导师却正是刘教授,这才发现,许多学员提交的时候临时修改了。后来聊起得知,一些学员开始竟是慑于刘教授严厉的“恶”名不敢提报,却在和在校学生的短暂接触后发现真相。
要说重庆理工大学MBA哪个教授最够义气,就非刘教授莫属了。由于工作的原因,除了重大节日活动,许多学生毕业之后,很少有时间回校,但刘教授指导的学生却是例外。师从刘教授的学生自发成立了一个交流群,并以“刘家军”命名,这其中不但包括刘教授历年指导的MBA学生,更有一些不是刘教授直接指导而慕名加入的学生。每逢节日,邀请刘教授共聚,学生间沟通交流、互通有无、把酒言欢。刘家军的每次聚会,犹如回乡探亲般已然成了最为期盼的盛事。刘教授的品德和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来自重庆理工大学MBA2015级学生张启先
适应市场变化 保持竞争力
在变革的洪流中,中国营销人应怎样适应市场的变化,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呢?刘教授告诉我们,在中国,营销可能是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牵动的领域最为丰富的职能。
营销作为连接着顾客和企业桥梁的特殊地位使这一职业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也为营销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空间开启了无限可能。同样重庆理工大学的MBA课堂也帮助同学们去丰富自己获取知识的无限可能。
“很多同学都认为如果是在上课时认真听课,下课时好好休息就是认真学习了,但其实这只是基础,下课时间其他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一些实际案例的时候,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并且在实际工作的实践中,当你遇到问题时,与老师同学互相沟通,也是帮助自身与企业成长,获取人脉最关键的核心。所以,如果来读MBA的同学的最初想法是希望提升自己,那么我一定不会让他们放弃这么好链接资源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学员群里面互动,帮助他们去彼此的企业参观交流。这一切才使得重庆理工大学的MBA课堂更加生动,也让课程更接地气。”
刘军跃教授在企业调研(右三)
许多小伙伴都有抱有这样的疑惑,认为自己的工作不是完全的营销岗,所以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不大,刘教授却说,销售、技术、运营这三类人才与营销工作调用的技能密不可分。销售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并且由于营销和销售天然存在紧密的联系,具备与市场一线接触经历的销售更容易把握市场受众的心理。技术人员能够扎根于产品,深入浅出地阐述产品价值;运营对业务的透彻理解以及项目管理能力也构成了营销人的必备素质。所以学好营销课程就相当于学好了额外的三样技能。
各行业精英交流 创造智囊源泉
如果MBA对你而言只是一个换工作的跳板,你需要的是短期投资;如果MBA对你而言是人脉的积累和商业学识的提炼,MBA就是长期投资。长短期投资的定性直接影响到你对毕业后第一份工资的在乎程度,及对MBA价值的评估。
MBA教育的某些内容是无法看到短期效应的。小编曾经看到一条有趣的消息,美国的达顿商学院的校友在回答哪些课程对他们最有用时,许多人反映前三年金融、会计、数量分析等“硬知识”最有用,后三年战略、营销等课程最有用,十年以后组织行为学、管理沟通技巧等“软知识”等最有用。
刘军跃教授与2011级MBA毕业生合影
刘教授告诉小编“无论在哪一个行业,优秀的高层管理人员总是那些既精通行业技术又长于管理技巧的人。从实践中摸索管理知识和技巧无疑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需要在短时间内实现飞跃,一个真正一流的MBA教育确实可以助你一臂之力。MBA的精华并不只在于案例课本或是经验丰富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与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讨论交流自己的实战得失和集思广益新的理念。这一两年中所撞击出的火花可能是你将来的智囊源泉。MBA毕业生绝大多数人毕业后申请到了更高一级的职位,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工资往往是入学前的两到数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