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讯

重庆理工大学有一批专业水平高、学术素养深,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教授。他们基于对专业领域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多种场合阐释自己的观点,用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解决剖析社会经济、市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大众、服务决策、服务社会。
重庆理工大学MBA导师、财政部内控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审计系教授王海兵近日接受《中国会计报》记者采访,谈“严格财务监管 加强国有参股企业管理”,原文如下:


严格财务监管 加强国有参股企业管理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印发的一系列文件,将进一步遏止部分央企不规范参股经营的行为。
近年来,中央企业以参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合资合作,对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实践中存在部分企业在参股方式以及经营方面不规范等问题,进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产生。
国资委近日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加强参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日前又就此研究制定文件,组织央企开展自查整改,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43号文件”),对央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体系作出全面安排,切实规范央企参股经营投资行为。
严格财务监督 强化监督问责
分析文件内容,可以看出,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对央企参股管理强化财务监督和责任追究的重视。
“《通知》第七条关于严格财务监管,第十二条、十三条关于强化监督和严格问责,以及43号文件中关于内部协同管理、问题线索台账管理的条款,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强,对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重庆理工大学审计系教授王海兵说。
《通知》要求各央企加强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将参股经营作为内部管控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的规范有效的内控体系。
《通知》还要求央企严格财务监管,加强运行监测,及时掌握参股企业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加强财务决算审核,对于关联交易占比较高、应收账款金额大或账龄长的参股企业,加强风险排查。
“对风险较大、经营情况难以掌握的股权投资,要及时退出。要杜绝对参股企业其他股东出资提供垫资。严格控制对参股企业提供担保,确需提供的,应严格履行决策程序,且不得超股权比例提供担保。”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原副总经济师兼财务部总经理傅哲祥说。
在规范产权管理上,《通知》要求严格按照国有产权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参股股权的产权占有、变动、注销等相关登记手续,按期进行数据核对。
关于央企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建设,43号文件明确要求各央企建立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管理台账,对问题线索实行集中管理、动态更新、定期核对汇总,全流程记录受理、初步核实、分类处置等阶段情况
此外,43号文件明确,企业受理的违规经营投资问题线索,要按规定程序进行初步核实和分类处置,按权限办理并做好督促指导和检查,确保问题线索全面、合规、有效处置
王海兵说:“把责任追究作为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重要抓手,建立完善对经营投资行为事前规范、事中检查、事后追责的工作闭环,将追责成果转化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监管效能。”
规范参股投资 铲除“冒牌央企
“如今,参股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加强对国有参股企业的管理确实成为新时期一个重要课题。”傅哲祥说。
在如何规范参股投资方面,《通知》要求央企坚持聚焦主业,不得为规避主业监管,通过参股等方式开展投资项目负面清单规定的商业性房地产等禁止类业务。
对此,业内人士沈某表示,在实际工作中,“挂靠央企”大都为了赚快钱,它们很可能投资负面清单上的一些行业,例如房地产、P2P等业务。国资委这一要求可以从源头上防控各种不良“挂靠央企”的产生。
确实,目前不少“冒牌央企”“假央企”利用“央企光环”获得金融机构信任,给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转造成负面影响。这次《通知》中规定,不得将字号、经营资质和特许经营权等提供给参股企业使用;央企及各级子企业领导人员在参股企业兼职,应根据工作需要从严掌握,一般不越级兼职,不兼“挂名”职务等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防控了“冒牌央企”的不当行为。
另外,在加强参股国有股权管理方面,《通知》规定央企要积极清理股权,注重参股投资回报。定期对参股的国有权益进行清查,核实分析参股收益和增减变动等情况。合理运用增持、减持或退出等方式加强价值管理,不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对此,沈某认为这是铲除“挂钩央企”温床的一条重要措施。
而对于满5年未分红、长期亏损或非持续经营的参股企业股权,要进行价值评估,属于低效无效的要尽快处置这一要求,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理事、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陈圣朝表示,资产审计、评估既是国有企业改制的先决条件之一,也是央企混改操作流程中的关键一环。
他认为,其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强调了资产审计、评估的重要性,有利于参股企业通过财务审计落实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摸清企业家底,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可信赖程度;同时,通过资产评估环节,评估机构独立、公正、科学地开展定价评估,保证国有资产评估结果真实、客观和公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强内控建设和信息化技术运用
事实上,随着央企混改的不断深入以及国有资本在某些领域的退出,国有参股企业要切实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优化。
陈圣朝表示,过去在历次国有企业改革中曾发生蚕食、侵吞和变卖国有资产的情形,由于内部持股不规范,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等原因,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探索建立有别于国有独资企业的管控模式,明确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的治理和管控方式至关重要;而对于企业而言,重点是要切实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并加强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使企业更有活力。
“与此同时,也正因为市场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或个性化交易,尤其是在两权分离的现实中,代表产权方就要控制(干预)。在这个复杂动态的系统中,尤其是操作者(代理人)受到控制后,就会强调个性化,并且制造更多的不确定性来规避控制。”傅哲祥认为,在数字时代,“规则+透明=控制”“依托人性的控制终将被技术替代”。他建议运用技术和规则营造委托人与代理人的透明环境,以达成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共识。
43号文件也指出,各央企要充分利用国有资产损失风险动态监测、禁入限制人员信息管理等系统,探索建立在线核查取证、整改情况跟踪、资产损失及损失风险监测以及相关制度规定等信息系统,做好与企业其他业务信息的对接。
“实践证明,将信息化管理方式运用于国资委的监管追责工作,形成国有企业参股投资信息库是非常及时的。我们应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数据采集、传递、分析、利用的精度、速度和效度。”王海兵说。
同时,他建议发挥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治理功能,探索将国有企业参股投资经营纳入专项审计、绩效审计和经责审计的有效路径,管资产、管资本和管人协同推进,通过审计报告和审计问责,提升监管效能。
(本报记者:何欣哲)
▷来源:《中国会计报》2020年5月8日第1版和第2版综合新闻
▷受访专家之一:财政部内控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重庆理工大学审计系教授王海兵
▷记者:何欣哲 ,美编:杨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