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有一批专业水平高、学术素养深,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教授。他们基于对专业领域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多种场合阐释自己的观点,用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解决剖析社会经济、市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大众、服务决策、服务社会。
中共重庆市委近日以全会形式,决议通过一份放眼未来15年深入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要在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中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邱冬阳教授就“重庆建全国性科技创新中心”这一热点问题,接受了新加坡媒体《联合早报》的采访,报道题目为《重庆15年内要基本建成全国性科技创新中心》。
邱冬阳表示,重庆市委全会以科技创新作为主题是罕见之举,“好像历史上还没发生过,这次把它(科技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指出,重庆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次科技财政投入翻了数倍,有助于推动原始创新及基础研究,让科研院所有可靠的经费保障。
邱冬阳认为,联同大项目的落地以及提高人员来渝便利化,这三个实招对外地科技人员及团队来渝落户具一定吸引力。“资金链实实在在摆在那……对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尤其产业链上企业意味着商机。”
但邱冬阳提醒,这一系列政策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市委市政府未来即便换届仍须一以贯之,至少五至10年方能见效。重庆单方面宣示要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央政府还没明确支持,与成都的竞争尚未分出高下。他说:“(重庆)目前还处于赛道当中,这次出台这个政策只能说是在赛道加了润滑油、助推器……成都和重庆谁是龙头现在还不好说,还没到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