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有一批专业水平高、学术素养深,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教授。他们基于对专业领域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多种场合阐释自己的观点,用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解决剖析社会经济、市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服务大众、服务决策、服务社会。
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邱冬阳教授就“京沪穗津渝入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这一热点问题,在前期接受了《21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接后,再次接受新加坡媒体《联合早报》的采访,报道题目为《中国特稿:重庆握王牌跻身国际大城市》。
邱冬阳教授受访时则说,在“双循环”下提出建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显示官方越来越看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促进作用,同时也希望借政策推进中国工业升级,一并提振中国自主国际大牌的消费端和供给端。“不能变成像全世界其他一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如巴黎、东京,只是消费,没有消费品生产的概念。”
邱冬阳说,重庆长期自诩为工业智造重镇,但尚未出产国际大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注入氛围和环境,在数字化浪潮中引导重庆制造力走向品牌升级汰换。
此外,这也有助近年持续复苏的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进一步转型,形成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攻占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
邱冬阳进一步指出,重庆目前缺乏创意时尚和人才,“重庆大部分产业工人比率比较高,缺乏文化以及创意。”据他观察,重庆高等学府大多以工科见长,在少数搞创意有成的大学,毕业生则往往向西赴成都发展。
邱冬阳也认为,重庆尚面临辐射力及本地消费力逊于沿海及成都的短板,国际化程度也不足。据了解,冠病疫情下重庆江北机场对外仅保留每周一趟往返新加坡的国际航班;相比之下,成都每周仍有约20趟国际航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