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理工MBA智汇|李攀艺教授:就业新形态,也需要“稳”字当头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24 点击数量:
导语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市场环境,市场主体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挑战。另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将超过1000万人。就业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稳就业、保就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


新就业形式的出现,虽然很大程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困难。重庆理工大学MBA教授李攀艺博士表示,稳就业的核心是稳市场主体,稳增长才能稳就业。

undefined


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联合中国MBA教育网,特别打造《智汇》栏目,分析行业热点和企业痛点,提供专家思考和观点,为MBA群体及企业从业群体提供问题解决思路和决策参考理论。本期特邀重庆理工大学MBA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攀艺博士分享对当下就业市场的相关思考。


1


稳就业的核心是要稳市场主体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稳就业和保就业。作为2022年经济工作的重点,稳就业和保就业的核心是什么?

李攀艺教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31次谈到就业,可以看出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觉得最核心、最根本的是通过稳市场主体来实现稳就业。只有通过稳市场主体、稳增长才可以实现稳就业。


怎么才能稳企业,稳市场主体?这就需要稳增长。稳增长是手段,稳就业是目的。三保的逻辑关系也是如此,必须要保住市场主体,才可以保就业,才能保民生。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

目前稳就业任务依然艰巨,您认为未来的一段时间,应该怎么稳就业?

李攀艺教授:

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通过结构性的减税降费融资支持稳就业。实际上是通过货币政策的工具精准发力,传达到实体经济上。货币政策工具又转化为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它是市场化的政策工具。


稳就业就要稳市场主体,稳市场主体就要强化财政货币,让这些政策传导到就业上,它有支持就业的导向,特别要促进那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去发展它。服务业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多层次拓展就业渠道,真正给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这些市场主体去减负降价。



2


三方共同发力,保障平台就业群体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

平台经济和网络经济快速崛起,新的用工形式形成规模,灵活就业规模不断加大。但同时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依然较为显著,政策端和就业端如何去更好解决这一问题?

李攀艺教授:

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到平台就业的方式。平台就业的进入门槛非常低,灵活性很强,是吸纳就业非常重要的渠道,尤其是在疫情发生的时候,平台就业在我国稳就业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一些新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本在于现在还没有明确平台与个人之间的劳动关系。新的就业形态下,用人单位跟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有非常显著的变化。它与传统建立在劳动合同基础上的固定劳动关系完全不一样。劳动关系不明显,他们之间的从属性减弱了,劳动关系的界限模糊了,导致双方权益责任也没有办法界定,所以才会出现权益保护问题。


另外,我们已有的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是从工业经济时代传承来的。这种旧的制度对数字经济时代而言,明显已经不适应了,在新的制度体系没有形成时,平台企业的一些用工就会走在灰色地带,劳动者权益就没办法保障了。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现在已经在采取一些措施了,比如去年七八月份,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专门印发了《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对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来说是非常大的进步。


过去的劳动形态有两种,要么有劳动关系,要么没有劳动关系。我们把这个称作劳动二分法。这个意见里面明确提出把新的就业形态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有劳动合同;第二种是不完全符合劳动关系,但是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指导意见里面就要求企业要跟劳动者定书面协议,确定企业劳动者的权利义务;第三种是个人依托平台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从事自由职业,这个很明显不属于劳动关系,我们按照民事法律调整双方的权利义务。所以看得出来,我国劳动法律框架在从二分法向三分法转型,这是我国面对新经济形态时勇敢积极的创新。


从行业层面来说,除了国家出台法律规定之外,我们也倡导在行业层面发力。比如以网约车为代表的交通出行领域的平台经济,希望引导这个行业成立行业协会或者推选行业企业代表,重点探索,形成行业规范。比如网约车劳动定额标准、工资定价等等。形成行业规范之后,行业再去监督企业,规范用工管理。


最后就是企业层面,应该强化企业自己的社会责任。


只有三方共同发力才可以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地发展,平台跟个人之间才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3


改变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

招工难和用工难是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您认为主要是哪些?

李攀艺教授:

在经济学上,这是结构性矛盾,而且这种结构性矛盾很可能会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人工智能、机器对人工的替代而变得更严重。要改变这种情况,应对这种结构性的矛盾时可能需要加大工人的技能培训。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越来越快,机器对人的替代形成后,第一技能岗位会越来越少,原来的低技能劳动力或者低学历劳动力可能会出现局部劳动力供给过剩。


另外,随着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推进,高端岗位的需求相对会增加。如果劳动力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不适应它的发展,就会出现就业结构性矛盾。所以我们的技能培训必须得跟上,让劳动者能够尽快去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这是最重要的。


4


关注变化,培养MBA学生的企业家精神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

面对当下的市场环境,您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哪方面的改革和调整?

李攀艺教授:

我自己在MBA人才培养中,会比较注重知识的更新和MBA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我现在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MBA。在数字经济时代,人的需求在变化,时代需求也在变化,而且两者在融合。一方面,我们看到人的变化,像90后、00后工作的自主性更强了,自我需求也更明显。另一方面,他们对工作场景的要求也更高了。而技术发展方面,数字经济时代表面上看,好像是技术的变革,但实际上是人的认知重构。从企业管理方面来说,这种变化会让组织主动去变革,比如数字化转型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重构。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可能已经不完全适用于这个时代了,我们需要进行知识更新。


要更新知识,作为一个老师,首先自己要走在学术前沿,跟踪最新的理论和实践,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在上课或者指导论文时,把最前沿、最精华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从理论或实践上引导学生发展。同时,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在教学方面,重庆理工大学MBA的案例教学从最开始个别老师在用,到后来越来越普遍地运用与教学过程。此外课堂外的案例大赛、创业大赛、移动课堂都很重要,这些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引导MBA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MBA教学通过培养,让学生在知识更新较快的环境下,从老师去教慢慢转向学生自己去学。这样无论以后出现什么新知识,他们都会学得很快,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我们重庆理工大学MBA比较有优势的地方。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

今年高校毕业生可能会超过1000万,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从您的教学科研的角度,您给重庆理工大学MBA学子就业和创业会有怎样的建议?

李攀艺教授:

创新创业是时代的主题,也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工商管理学科的灵魂是什么?是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的精髓就是在创新。所以作为MBA毕业生,自己就应该有一种使命感,我不是去挤占就业岗位,而是要去创造就业岗位。希望MBA学生进入重庆理工大学以后,能够在MBA组织中,在五彩缤纷的课堂和活动里去寻宝。


首先,你要创业,肯定专业知识对管理来说很重要,因为MBA学的东西比较综合,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信息、市场营销等等,这些很重要。既然来到这个学校,就要进行课堂跟书本知识基础的系统学习。我们的学生通过这种学习,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和感悟。


同时,重庆理工大学MBA平台组织的活动非常多,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一次一次的活动去发现、去认识更多身边的同学,能够去跟各个领域的大咖建立联系,积累更多人脉。这些人脉对于我们MBA的学员,如果要创新创业的话,会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中国MBA教育网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