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如今顾客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多变化、价格透明化的市场环境下,谁能更快、更智能、更高效、更低成本提供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谁就能在竞争多变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重视并加强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有助于企业实现业务愿景、赢得用户占领市场、促进价值增长,对企业发展乃至生存至关重要。
后疫情时代,面对外部市场环境动荡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如何增强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同时响应“双碳”战略,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构建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将是未来需要持续探究的两大关键课题。
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联合中国MBA教育网,特别打造《智汇》栏目,分析行业热点和企业痛点,提供专家思考和观点,为MBA群体及企业从业群体提供问题解决思路和决策参考理论。本期特邀重庆理工大学覃燕红教授畅谈“双碳目标”下企业韧性供应链管理的思考。
1
挑战与困局
中国供应链发展道阻且长
中国MBA教育网记者:
中国供应链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覃燕红教授:
中国供应链发展经历了推式供应链、拉式供应链、柔性供应链、数字供应链等阶段,就目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企业之间缺乏信任。我国供应商和卖方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传统的贸易关系,因此公司试图将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其他公司,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利益。这些传统的反竞争关系严重破坏了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伙伴关系,双方不能仅从整体供应链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短期利益。只有在公司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才能更加有效,公司才能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二、缺乏竞争的战略。传统的企业运营模式是“垂直集成”,不能满足技术的快速更新、高投资成本和全球竞争的需求。公司选择供应商时,大多数都是短期合作伙伴,对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及其供求关系不了解。供应链管理重点在于充分利用链中每个公司的核心并在供应链中创造整体竞争优势的能力。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专注于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他人。
三、管理效率低下。我国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极大地阻碍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影响了供应链执行能力。供应链管理水平主要受人才以及公司整体运营和管理效率的影响。
四、组织结构与供应链管理无法匹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基于职能划分的,这种组织结构虽然分工明确、易于管理,但内部信息共享不顺畅。此外,整个企业对市场变化不敏感,难以满足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公司需要意识到这一点,重新设计其组织结构,以满足供应链管理的运营要求。
五、没有有效利用全球资源。随着贸易全球化,中国公司越来越频繁地进行外汇交易,需要注意的是,国内公司仍然非常脆弱,难以根据全球供应链来组织全球生产和分销。中国制造公司对全球资源使用不感兴趣,按订单生产的资源主要是国内来源,国外行业生产的自有品牌所占比例很低,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视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六、缺乏专业人才。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越组织和行业的新型管理模型,许多领域的高科技和新技术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并且要求其精通供应链管理理论。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用传统生产方式,由于缺乏电子商务人才,严重限制了中小型企业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普及和实施。
2
响应“双碳”战略
构建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
为保护地球生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下企业应如何做好低碳供应链管理?
“双碳目标”下供应链管理可以从优化协调物流流程、供应链活动模式、创设绿色文化三方面展开节能降碳。
一、优化协调物流活动流程。 物流是贯穿整个供应链运营的核心要素,因此,优化物流活动、整合物流资源,让供应链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运营,对达成低碳目标、减少资源消耗有积极帮助。一种措施是在维持供应链运转的前提下,尽量削减冗余的物流活动。另外,还可以依托技术优势,如大数据分析技术等,对所有待配送货物进行分类。再则是围绕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以及其他有合作关系的对象,对区域范围内的物流活动进行统一协调。
二、优化协调供应链活动模式。处于同一供应链上的所有主体,都应致力于生产经营活动的优化协调,最终实现多主体的“共赢”。对于供应链上的各主体,无论是原材料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还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物流活动,都应科学搭配选择最佳的物流配送模式,争取实现物流活动中碳排放量的最低值。
三、创设绿色文化。企业内部应自上而下增强对低碳、绿色文化的认同感,从片面关注企业经营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追求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采取低碳管理措施,实现供应链的节能环保运营。对于制造业等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行业标准,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实现污染的零排放。
3
后疫情时代
增强供应链韧性以对抗突发风险
经历新冠疫情,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更加重视供应链应对突发情况的安全性或韧性,您认为应如何建设有韧性的供应链?
供应链韧性是指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和恢复能力。韧性供应链能够抵御甚至避免供应链中断造成的影响,并且快速恢复供应。新冠疫情的大爆发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亘古未有的风险冲击,世界排名前千强企业中,高达94%的企业出现供应链中断,其中汽车制造产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产业影响最为严重。
外部供应市场环境的动荡变化,造成即使是规模巨大的超级企业,如若出现供应中断的情况,都将会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或者破产倒闭的重大风险。增强供应链韧性能够帮助企业抵御风险和恢复供应,且能够预测并快速响应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或机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提高供应链韧性:
一、贯彻落实以内为主的双循环策略。一家国际化企业可以将全球供应链的国际板块和国内板块视为外循环系统和内循环系统,国际政治关系复杂多变、不确定的条件下坚持落实以内为主的双循环策略有利于增强供应链韧性。企业动态能力是协同促进内外“双循环”良性互动的强大助力。探索式动态能力(以“自外而内”为代表)敏感洞察国际趋势,深度诊断竞争变化,可以促进内部重大变革;应用式动态能力(以“自内而外”为代表)可以整合国内资源,开拓新的海外业务。企业可通过强劲的动态能力打通内外循环互动的关节,实现“双循环”良性互动。
二、改善数字化供应链生态系统结构。 数字化可以快速找到全球供应链中的潜在风险、发展瓶颈和欠佳表现,从而提升供应链韧性。以人工智能 (AI) 系统为例,能够管理来自企业内部和全球各地的不同数据集;对新闻、竞争对手活动、销售报表甚至客户反馈进行统一分析,从中发现趋势和机遇;持续监控系统内的互联设备,获得实时洞察,了解需要进行自动化和优化处理的工作流,以及具体的处理方式。
三、针对价值链上游“五基”领域“补链”。 “五基”领域指基础零配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设备、基础软件领域,是中国产业体系的短板与软肋,尤其是“五基”高端部分。这正是提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原因所在——处于价值链下游的链主企业(大龙头企业),需要与处于价值链上游的专精特新企业(“五基”领域的小龙头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共同组建强有力的全价值链。
四、优化供应链生产计划。制定战略性供应链计划对如何提高供应链效率有着重大意义,严密的供应链计划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同步供应链的所有环节,提高可视性和敏捷性,是打造韧性供应链的重要步骤。通过制定供应链计划,能够以前瞻性的视角和互联的方式,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问题,限制供应链中断的影响,提升整体运营状况,打造韧性供应链。
五、通过实施产能缓冲和库存缓冲,打造韧性供应链。长期以来,供应链盈利能力的高低都取决于能否尽可能压缩剩余库存和精简库存。实施产能缓冲和库存缓冲成本高昂,为了降低成本,供应链经理经常要冒着供应链中断的风险。疫情爆发后,许多企业都认识到了供应链中断风险的真正代价。利用数字化供应链技术,供应链运营可以实现按需制造、虚拟库存和需求预测,即使出现意外中断也能保持韧性。
4
提升综合素质
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您认为供应链管理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与能力方能从容应对时代变化?您个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供应链管理人才需掌握定量化分析、流程管理、供应链IT等专业知识及沟通谈判能力。为了培养这些能力,我在MBA 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拓展创新思维、语言表达、沟通等能力训练。
一、拓展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授课过程中努力培养 MBA 研究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MBA 研究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更本质的认识、拓展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比如我授课程《博弈论》每次都会讲解基本博弈模型,然后让同学们结合商业案例进行分析,有时开展角色互换模拟博弈模型,通过鼓励他们参与,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博弈模型原理还可以创造性的分析实际商业案例。通过探讨分析、抽出某些原理,并通过相互交流开阔视野,从而诱发创造性因素。
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语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在对MBA同学授课过程中,每次上课前都会认真备课,不是满堂填鸭式讲解,而是精心设计每讲12-15分钟,我们会一些课堂小互动,一方面把平时工作已经疲惫、周末课堂容易走神的学生思维拉回课堂,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回答和讲解将自己的思维以较好的逻辑和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在课堂更好的消化吸收课堂知识,也更好的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沟通能力方面。对于MBA学员来说,沟通能力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是极为重要的。就算你抓住了需求,有些顾客还是会对你的效果存在些许不满,这个时候沟通能力就很重要了,你要向顾客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从而让顾客接受并满意你的作品,因此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努力加强锻炼,不断提高沟通能力。
时下供应链领域所发生的改革与转型给MBA人才培养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和新挑战?重理工MBA项目又提供了哪些内容来帮助他们获得相应的提升和成长?
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是业务部门或是业务流程的独立运作,而是贯穿整个企业运作和管理过程,从前端的市场需求分析,到产品设计开发、供应商开发、供应商管理、质量管理、生产运作、国际贸易、仓储物流、售后服务,以及政策法规、信息技术和客户关系管理等。
尽管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是企业却越来越难寻找到合适的供应链人才。能适应供应链复杂环境的跨界人才(同时熟悉采购、物流、贸易、信息技术、电商、法律等领域),应该是所有企业进行供应链人才争夺的焦点。
重庆理工大学MBA课程设置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博弈论、商务谈判等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必备课程,可以让同学们深入学习和全面掌握全面供应链管理相关的知识,为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同时,重庆理工大学MBA平台和许多物流、供应链管理公司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MBA学员提供各种去物流公司、供应链管理公司实习、参与的机会,充分接触采购、物流、仓储、计划、国际贸易、谈判等物流、供应链实践工作,了解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充分培养新时代的复合型供应链管理人才。
中国MBA教育网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