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非遗文创化”确实已经成为非遗传承的主要文化态势。实际上,我认为要谈非遗文创化,就得先谈非遗本身。弄清楚非遗本身的特点,就能很容易地理解非遗文创化的概念和内涵。
首先从概念上来讲,“非遗”的全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之相对应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大家旅游时看到的历史古迹、历史建筑与人类遗址,在博物馆看到的书法和古画等各类文物,都是典型的的物质文化遗产,其特点就是“有形”。而与之相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核心特点就是“无形”,主要包括了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从专业定义来讲,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主要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
不管是联合国的定义,还是国家法律的规定,我们都可以发现,不同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与我们现在的经济社会与生活习惯都有不小的距离和差异。在如此背景下,市场缺乏需求导致非遗传承与发展遇到困难,日渐式微甚至失传就不足为奇了。而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石和载体的现代产业,因其独特的形态和运作方式,与其他众多产业之间存在广泛而复杂的联系,具有独有的价值创造系统,并且随着新媒体与现代科技不断地推陈出新,价值创造系统也在持续迭代。
那么,非遗与文创如何产生关联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文化”二字,文化创意产业中也有“文化”二字,因此,围绕“文化”这一价值核心,二者就有了天然的联系。一方面,非遗中所蕴含的精湛的传统技艺、深厚的民族思维、独特的本土文化基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文化素材和创意源泉。另一方面,融合了新媒体与现代科技的文化创意产业也给非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其提供了创新机制和融入现代社会的平台。二者相辅相成,“非遗文创化”就成为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必然方向。
非遗文创通过市场导向,将非遗的艺术风格、创作素材、技艺流程、形象造型等极具历史气息的元素融合到现代时尚、流行文化的灵魂和精神中,实现非遗与文创的有机结合。它也通过挖掘非遗的创意价值,将其转化为创意资本,在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的同时,也赋予了非遗再创意、再创造、再创新的新动力,以此实现非遗与文创的共鸣、共融、共进的价值共创。
简言之,非遗和文物一样,不能只作为艺术品被收藏,还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节奏并回归大众生活,而文创便是其中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同时,相比于文物,大部分的非遗都继承了一定的中国式美学意境,将其文创化也变得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