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办公室:68667594  
招生与宣传办公室:68660662  
培养与学位办公室:68855624  
学员管理办公室:68660957  
传真:68660662,68667979,
68667163
邮箱:mba@cqut.edu.com

关注重庆理工大学MBA教育中心
微信公众账号

你所处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通知 >> 项目新闻 >> 正文

步履不停路更长 专访重庆理工大学MBA名师唐德祥教授

2017年11月23日 10:01  点击:[]

见到唐德祥教授的时候,他刚刚结束下午的课程,风风火火地回到办公室。要不是采访前做过“功课”,记者不敢相信这位早生花发的教授,如今只有45岁,让人不得不好奇一句“何处得秋霜”,从接下来的交谈中,我们得到了答案。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副院长 唐德祥教授

结缘理工26载 三尺讲台站稳脚跟

加上大学时光,唐德祥教授在重庆理工大学已经度过了26年时光。是的,他曾经是重庆理工大学统计学专业的一名本科生,大学时期因为表现优秀而留校。

成为一名教师,一直以来是唐教授的梦想,第一次站上讲台却是在毕业的四年后。“刚毕业的时候,从事学生工作,1999年的时候我成为一名专职教师,当时讲授的课程是《社会经济统计学》。我非常珍惜三尺讲台,大概是因为曾经仰望渴求,所以身处其中就觉得特别的珍贵!”

虽然十多年过去了,唐教授仍然对第一次上课的情景记忆犹新,有的老师备课喜欢寻找捷径,他却从最简单的“背课”开始。唐教授理想中的课堂,是能够挥洒自如的,是鲜活而生动的,能够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因此,他力求把授课内容背的滚瓜烂熟(包括基础知识和案例),然后再拓展和发散……

“我觉得要讲好一堂课,教师必须能够对各种相关知识、实际案例做到信手拈来。如果说一堂课需要一杯水,我觉得至少应该准备一桶水。教师这个职业是‘良心活’,不仅关乎水平,更关乎态度。”

课堂上的唐德祥教授

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统计学的现实问题有很多很多,但课程学起来却是比较枯燥的,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唐教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我觉得老师首先要自己有激情,把每一堂课都当成一次演讲,如果自己都没有激情,怎么让学生产生共鸣呢?其次,就是要引导学生的专注力。现在上课很多是二合班、三合班,人数很多的。我不喜欢把自己固定在讲台上,而是喜欢在课堂上‘游走’,这样可以更好地观察每个同学的学习状态,对不认真听课的同学,我会轻轻地敲敲桌子提醒一下;另外就是内容要‘鲜活’。有人说统计学怎么鲜活的起来?难道统计学离我们很遥远吗?不是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关于统计学的现实问题,只不过难以发现罢了!我喜欢关注时事,关注热点,关注身边事,我的课件一直在更新,因为我的内容一直在更新,并且这些内容都尽量是鲜活的、生动的、接地气的,这样更容易与同学互动,而且每次课我要留时间给同学提问的。有同学开玩笑说‘老师如果我问了问题,你答不出来会不会很尴尬’,我说:没有问题的课堂最尴尬,如果我无法解答,那更好,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可以一起来探究,这是更高级别的学习。”

不敷衍,不懈怠,正是因为这样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唐教授多次被评为重庆理工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教师、优秀教师,并在2008年被授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1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15年晋升为教授。在认真教学的同时,对自身研究能力的提升,他更是从来没有放松。

步履不停!那些年熬白的头发,诉说读书的苦与甜

几乎每一个大学教授,都有着精彩的求学历程,唐教授也不例外。在采访过程中,当得知记者本人也是一名在读的MBA研究生后,他立刻表示:“我们应该很有共同语言”。从唐教授的简历上看,他分别在2003年和2008年获得重庆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于著名经济学家李京文院士和孟卫东教授。对于“边工边读”,他有着深刻的体会。

“作为一个‘资深’的重理工人,我见证了学校的两次更名,这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对于身处其中的我们来说,其实有着更多的内涵。

从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到重庆工学院,从重庆工学院到重庆理工大学,改名并不是与过去的割裂,而是学校追求发展的一种努力。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管理制度、加强学科建设,意味着更重的人才培养责任。

学校在发展,作为学校的一员,教师共享了发展的机遇和平台,同时也面临更高的素质要求。所以当时的我,也是意识到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还有很多欠缺,如果不及时弥补,跟不上学校发展的脚步,后面的发展就会越来越艰难,这是我为什么再次走进校园的原因之一。

读研的时候29岁,读博的时候32岁。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浮躁,有点焦虑,渐渐地‘读进去了’,才发现这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

“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只有毕不了业的博士”,这句话尽管有点夸张,但也反映了博士生的毕业之难。虽然时过境迁,记得的是美好,看到的是成果,但是唐教授头上的“秋霜”却是那些年努力的佐证,记录着刻苦攻读的苦与甜。

读博的时候,正逢唐教授初为人父,家庭、工作、学业都要兼顾,精力比较分散。而且博士毕业是非常严格的,期间要求在重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有那么将近两年的时间,他简直成了邮件狂人,不停地创作和投稿,强迫症似的每天都要翻阅邮件,查看有没有编辑部的录用信息,在经历了很多次被“拒录”的打击之后,终于迎来了论文录用的狂喜。

“我30多岁就有白头发啦,不能完全归于读书的“功劳”,但是也有部分原因吧!其实现在想来也没有什么,读研也好,读博也好,从中得到的收获和成长都是令人喜悦的!

对于学习,真的不要计较太多的得与失,你可以给自己一万个理由学或者不学。但是我觉得人要勇于尝试和追求,不要徘徊在过多的假设里。在那些年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开阔了眼界和视野,接触到很多研究方法,重要的是发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努力方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学习,让唐教授提升了自己,并在更高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空间。本科的统计学基础,结合后来的管理学研究,“盘活了”了他的知识结构和研究体系。通过数量关系,揭示经济变化的规律;摸清规律,应用于改进和完善经济计划和经济管理,准确直观的找出问题、预测未来。

唐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数量经济和农村金融研究,先后在《科研管理》、《数理统计与管理》和《中国流通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或主研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30余项,主编或参编专著3部,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

学习的“正确姿势”:选准方向、结合实际、主动学习

现在很多MBA的同学,都和当初的唐教授一样面临着工、学、家三重压力,MBA的教室里甚至有带着孩子来上课的,唐教授表示,对每一个走进课堂的学生,他都是佩服的。

“他们在这个年龄能够再走进课堂,就非常的了不起。他们跨进的是教室的门,跨出的是心理上的障碍,跨出这一步,他们就有更宽的路可以走。其实有些人生的规划,一定要经历一些事情,或者说有过一些积累和铺垫,才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研究啥?怎么研究?面对很多新入学研究生的普遍困惑,他有着自己的经验之谈:

“其实所有的研究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做好研究的重要内容就是选好研究方向,然后确定选题。这好比打一口井,首先要找好一个泉眼。对于选题的确定,我建议同学们最好要联系自己的工作、联系社会的热点、联系个人的兴趣爱好。

说到联系工作,特别是MBA的同学,我建议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来确定研究选题。工作在一线的同学,最了解该行业和本企业的问题所在,也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所以要从工作需要选择课题,具有研究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更加得心应手。

唐教授(左二)参加与企业的交流活动

联系社会热点,大家要关注时事,从中发现社会的热点和问题。我现在主要研究的领域是农村金融,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与‘三农’问题有关,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而‘三农’领域面临着金融需求巨大、金融供给短缺、金融创新滞后等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对于学习方法,唐教授表示,进入大学主动学习就变得非常重要,他非常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外,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现在的一些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待加强,有时我晚上在学校到处溜达,看看有多少同学在教室上自习,有多少同学在图书馆看书,情况不太乐观,一些大学生应该更加主动学习,让自己‘忙起来’。我授课的学生,会让他们组成案例讨论小组,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第二课堂方面,我觉得重庆理工大学MBA做得不错,我们也在向MBA教育中心取经、学习。他们有不定期的讲座,主讲人都是一些很有分量的专家教授;不定期的举行沙龙,就当前社会经济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有时会邀请政府的相关领导或者行业的领军人物来参加;还有企业实践也搞的相当不错;另外就是一些有影响的赛事,学生参与也很积极。这次我们经济金融学院搞了一个‘模拟股票交易挑战赛’,MBA的同学几乎是全部报名参加,积极性很高。”

说到模拟股票交易挑战赛,最近MBA的同学中流传着一句话“不会炒股的MBA学生不是好学生”,这可让“菜鸟”们为难啦!作为本次大赛的策划人,唐教授表示:举行模拟股票交易挑战赛的目的,不是教会大家如何炒股,而是让大家通过这个活动,去关注股市涨跌背后的原因和规律,提高大家的信息分析能力,锻炼大家的投资策略,培养大家的科学投资理念。所以模拟股票交易挑战赛,只是很多实践活动中的一个,MBA的学习是思维训练和能力提高的过程,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读MBA不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坏的创业者

区别于其他商学院的孵化类经济管理,重庆理工大学的MBA虽然有着单独的教育中心,但实际上却是倾全校之力办学,管理学院、经济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等相关学院共同支撑MBA的教育发展。作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的副院长,唐教授对MBA的项目的发展有着深入的了解。

“重庆理工大学的MBA项目,还是很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融合”上。首先是学科融合,工、经、管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不仅形成了特色鲜明、方向凝练的项目亮点,多种理论的综合叠加,也会产生创新,充分体现了MBA的市场性、实用性、职业性和研究性的培养要求。

另一个就是资源的融合。重庆理工大学的MBA项目,有校内校外的众多导师和校友提供的智力支持和经验支持;我们各个学院之间不仅是师资共享,还有很多社会实践、对外合作的资源也是共享的;而且还有清研创业谷和创投基金等平台支持。现在很多MBA的学生,有胆识、有想法,就是缺乏资源和平台,所以我校MBA为大家提供这样的资源是非常难得的。”

读MBA有助于创业吗?当我请教唐教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给出的答案是:视情况而定。

“当前的大环境鼓励创业者,政策有利于创业者,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时代。但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是很复杂的,有胆识还要有见识,有知识还要有机会,从想法到做法更需要智慧和付出……,读MBA至少不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坏的创业者。大家可以把这里当做一个加油站,在学习过程中,你的创业想法或许会越来越清晰;哪怕你还不知道该怎么做,至少在案例的学习中,你可以知道不能做什么。一些不靠谱的idea,如果没有系统的学习,初次创业者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MBA的学习成果怎样来评价?唐教授表示:“除了学位证书可以证明你学历的提升,其他成果可能不是那么显性的,同学们不妨立足实际,聚焦一些小的问题,只要你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改善一点,那也是不错的。”采访的最后,他还真诚给同学们两点建议,一是不要停止学习,二是不要忽略“同行者的力量”。

今天的我们,遇见的是一个创新创业的洪流时代,知识更新和科技进步是大势所趋,并且速度将会越来越快,没有人能够阻挡,但是我们可以去适应,去追赶。在这条路上我们不会孤单,相信有很多时代的勇者,会和我们一起奔跑,身边的同学、老师、校友、朋友都是这条路上一起前行的伙伴,不妨放开心胸,共同努力,大家一起思考发现、创新创业、跨界参悟,相信可以生发出更多的智慧。

关闭

杨家坪校区地址:重庆市杨家坪兴胜路4号 邮编:400050 花溪校区地址: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 邮编:400054
电话:68660662,68855624 邮箱:mba@cqut.edu.cn Copyright ©重庆理工大学2014